2020年中國乘用車銷量全球占比突破32%,成為穩定并引領全球汽車產業發展的第一驅動力。但是當2020年以“十三五”的最后一年落下帷幕,6年前定下的宏大目標能夠實現者寥寥。而在諸多的不確定性中,眾多車企已然開始為“十四五”規劃了新的目標。
“十四五規劃現在真的不太好做,因為市場不確定、不樂觀,整個行業都面臨著升級和洗牌”。不確定、不樂觀、要升級、要洗牌是中國汽車企業在“十四五”規劃中必須面對的狀況。
目前我國汽車保有量已達到2.92億輛,位居世界第一。2021年是我國“十四五”開局之年,作為生活需要的消費品,預計我國汽車保有量還有很大的增長空間。盡管未來的不確定性在增加,但主流車企的“十四五”規劃仍普遍“樂觀”。
?
站在新起點上,面對百年未有之大變革。當電動化、智能化、軟件等多因素重新定義的發展趨勢,車企該如何謀篇布局“十四五”。從最新透露“十四五”指標來看,皆不再一位強調銷量的絕對值,而是更加注重競爭性的指標,如市場占有率。
一直以來,汽車集團們提出的目標銷量,包括了新能源汽車銷量目標,同時包含了合資品牌的銷量。
從體量最大的上汽集團開始,根據上汽集團發布的“十四五”規劃,至2025年力爭進入全球車企前五,經營規模達到萬億級。到2025年,集團海外年銷量躍上150萬輛大關,歐洲等重點海外區域市場實現盈利;2025年歐洲市場銷量達到30萬輛,新能源車占比70%至80%。
雖然上汽集團沒有公布具體的2025年銷量目標,但是從目標排名來看,就算以2020年的銷量來看,全球前五的的銷量門檻在600萬輛。就算拋開每年的復合增長率,那么上汽集團的十四五目標銷量也會在600萬輛以上。
相比于上汽集團,緊隨其后的一汽集團對未來的描繪則更為清晰。其“十四五”規劃目標收入超萬億,銷量650萬輛,利潤超680億。紅旗品牌超100多萬輛,自主品牌超200多萬輛,紅旗新能源智能汽車占比超40%(全集團占比20%,自主乘用車占比超30%,紅旗品牌超過40%;到2030年爭取實現絕大部分自主乘用車電動化)。
東風集團制定了3個“一百萬”的計劃,到2025年,商用車、自主乘用車和新能源汽車銷量分別達到100萬輛。2024年將實現主力乘用車品牌全新車型電動化。值得一提的是,北汽集團并未立下具體目標,只提出“十四五”期間力爭每年平均提高0.2個百分點的市場占有率。
無論是對于自主品牌,還是對新能源汽車的銷量,都提出了更高的銷量要求。尤其是在今年自主品牌市場份額還是逐步增長,這也給自主品牌車企們提升了足夠的信心。
而存在的風險則是,在不確定的客觀因素影響下,接下來的4年里,車企目標的實現將一方面面臨轉型升級的變革壓力,另一方面則面臨著汽車零部件緊張、原材料價格上漲等困境。但是在新能源這個統一的趨勢下,已經讓車企們有了更為巨大的“野心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