轉載自第一電動網
“豪華”與“電動”該怎樣有機結合?在大多數造車新勢力的筆下,擁有更智能、更便利的人機互動,便可以取代一切,將“豪華”淺顯地理解為具有科技色彩的未來感。在傳統大廠的定義中,用原有的歷史底蘊加入些許時代點綴,這就夠了。
然而,回顧這兩年來的市場進程,當造車新勢力始終局限在自己的那片天地,以BBA為首的傳統豪華品牌,又逐漸陷入了電動化轉型的困境,對于整個行業而言,要說高端電動車市場究竟會向怎樣的方向發展,很多時候都顯得毫無頭緒。
?
即便在2023年這個人人都視“電動化”為行業未來的年份里,對于一個真正的豪華電動車品牌,將以何種姿態示人,市場都未能涌現出一個有著足夠說服力的王者。
市場不再屬于“舊人”
眼下,中國的豪華車市場是一個怎樣的現狀?
“從零售端來看,2022年整體豪華車市場銷量為309萬輛,同比增長6%。但是傳統豪華車市場整體下降4%,而新能源豪華車市場同比增長49%。”
顯然,乘聯會公布的數據,一邊在證明著,中國目前的高端車用戶基群依舊龐大,另一邊,就是在對外傳遞一個信號,即:豪華新能源車市擁有著無限潛力。
有了此番背景,一如汽車公社衛金橋老師所指出的那樣,50萬以上的電動車市場的確有著很大的空白。現階段,除了部分新勢力車企在布局這一市場,并有了一些擁躉之外,幾乎沒有值得說道的品牌。
究其原因,當傳統豪華車企還在借助燃油時代的余暉把守市場,當電動化轉型的勢能還未侵入這一細分領域,自然不會有人愿意身先士卒。即便是作為最早一批進入豪華純電市場的車型,保時捷Taycan已經為所有人給出了表率,都改變不了這個市場缺少實力玩家的事實。
直到今年3月,隨著路特斯正式開啟旗下純電SUV車型Eletre的交付,極星3也正式登陸中國,屬于這個市場的轉機似乎不期而至了。
討論中,從天天汽車徐峰,到大眾侃車郭登禮老師,每個人也很堅信,在路特斯、極星等品牌高調進場后,這個市場的轉折點才算是顯露了出來。
對此,雖然汽研社賀球輝老師也提出了,在近百萬的純電車市場,也有著奔馳EQS、寶馬iX等由傳統品牌推出的車型存在,但不管怎樣,以行業發展的趨勢和當今消費習慣的改變為基礎,誰能保證,主掌新時代發展的權杖不會易主?
“王侯將相,寧有種乎”不僅是所有新勢力在向舊時代發問,更是高端新能源市場不再遵循固有邏輯而發展所拋出的質詢。
換句話說,“對于電動化,傳統車企轉型不會受市場認可”的評價聽起來是那般絕對,可鑒于品牌認知的固化,如果消費者無法從中感知到真正屬于電動時代的新鮮感,也無處獲取相應的服務,那么,有能力消費百萬豪車的用戶,自然不會再為傳統豪華車企的純電新車買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