眾所周知,現在新能源銷量榜能分6大類型、按周更新,理想汽車功不可沒。
以至于演變到現在,各家對于銷量都有自己的信源和說辭,誰也不認誰的。但大家達成共識的一點是:好的銷量表現就像滾雪球一樣,能帶來巨大的輿論流量,進而轉化為門店的客流量。
在“銷量戰”的背后,是一場關于經銷商、門店、渠道的改革和爭奪。
“把車賣出去,就是一切”
?
8月初,隨著網傳“蔚來銷售月入10萬”的熱點,蔚來在銷售層面的改革進入了公眾視野。李斌透露,蔚來正在按照每月賣3萬輛的目標拓展銷售人員和銷售網點,并希望招募銷售能力更強的原BBA銷售人員來提升銷量。
“銷售能力建設”成為蔚來提升銷量的重點之一,主要在于兩個方面,一是范圍上的擴張,二是銷售能力的增強。
每日汽車電訊走訪了位于上海靜安區的數家蔚來門店,銷售顧問均反映,最近半年人員的流動性很大,并且考核指標越發多樣化,門店對于單日、單周銷量的分析、響應也越發準確、迅速。一位在蔚來工作了兩年的銷售稱:“最近兩個月,身邊的新同事越來越多了,(人員)更新的也越來越快,還挺有壓力的。負責人直接在復盤會上跟我們喊話‘把車賣出去就是一切’,很有雞血感。”
這里所說到的“挺有壓力”是因為蔚來在銷售考核上所做的調整,一方面,蔚來納入更多轉化率指標,對銷售人員實行末位淘汰制;另一方面,調整銷售人員薪資結構,線索、試駕、轉化率等均納入KPI考核項內,并與最終的績效和薪資收入掛鉤。
除開“身邊的同事”越來越多,蔚來的銷售門店也會越來越多。
李斌曾表示:“BBA幾乎在每個城市都有4S店,而NIO目前的布局不足。”并認為銷售渠道下沉是蔚來很緊迫的任務。
近兩個月,蔚來共新增了32家門店,海外的門店除外,其中國內非一線城市門店布局數量有20家,三四線城市的布局也占有四分之一的份量。看來蔚來有在循序漸進的“渠道下沉”。
如果說蔚來是在原來的基礎上進行修繕、裝飾、擴充,那小鵬的“木星計劃”可謂是“大刀闊斧”的改革整合。